接受一桩婚姻的基础:能够一直到老都聊得来
尼采:论婚姻
译者:周国平
友谊和婚姻。——挚友非常可能成为佳偶,因为好婚姻是基于交友的才能的。
不同的悲叹。——一些男人悲叹他们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数男人悲叹没有人想把她从自己那里拐走。
爱情的结婚。——因爱情而缔结的婚姻(所谓爱情的结婚)对于父亲是迷误,对于母亲是必要(需要)。
地点的一致与戏剧。——如果夫妇不在一起生活,美满婚姻就会更常见了。
婚姻的通常结果。——每种交往若不使人提高,就会使人降低,反之也一样;所以,男人娶了女人,他通常便有所降低,而女人却有所提高。当太精神性的男人如同忌医讳疾一般地抵制婚姻之时,他们恰恰最需要婚姻。
希望真能爱上。——顺从习俗订了婚的人常常努力使自己真能爱上,以免被谴责为出于冷冰冰的利益计算。那些为了私利皈依基督教的人同样也努力使自己真能虔信;因为这样一来,他们脸上的宗教表情变化会容易一些。
状态良好的婚姻。——在婚姻中,每一方都想靠另一方达到一种个人的目的,这样的婚姻就相当牢固,譬如说女方想靠男方出名,男方想靠女方邀宠。
对一个好婚姻的考验。——一个婚姻的质量藉此而经受了考验∶它一度容忍了一个“例外”。
作为漫长交谈的婚姻。——在接受一桩婚姻时,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你相信自己和这个女人能够一直到老都聊得来吗?婚姻中的其余一切都是短暂的,而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交谈。
女人大度的机会。——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对社会风俗要求的考虑,那么,不妨设想一下,天性和理性岂不会指导男人先后结多次婚,譬如说以这种方式∶在两岁到二十岁时,他先和一个年龄较大的姑娘结婚,她在心智和品德方面都优于他,能够引导他渡过二十岁的危险(野心,仇恨,自卑,各种激情)。然后,她的爱情将会完全转变成母爱,在男人三十岁时,她不仅容忍、而且以有益的方式鼓励他和一个非常年轻的姑娘联姻,并由他担负起教育姑娘的职责。——婚姻在二十岁是必修课,在三十岁是有用却非必要的课程∶在更晚的年岁,它常常是有害的,会导致男人的精神退化。
从婚姻的未来考虑。——那些有自由思想倾向的上流社会女子以教育和提高妇女为自己的使命,她们不该忽略一个观点∶按照她们较高的理解,婚姻是异性之间的心灵友谊,同时,正如人们结婚时所希望的,它又是与新一代的生产和教育这个目的相联系的,——这样一种婚姻,它仿佛只是把性欲用作一个更伟大目的的暂时的、不常用的手段,因而就像人们不得不做的那样,它很可能需要一种自然的补充,即姘居关系;倘若基于男人健康的理由,妻子也应是他满足性欲的唯一途径,那么,在选择一个配偶时,便会发生一种更大的错误,使违背上述目的的观点提供了标准∶后代的获得将成为偶然的事情,幸运的教育将几乎不可能。一个好配偶应该是女友、助手、产妇、母亲、家长、管家,甚至也许还必须在丈夫之外独立担当她自己的事业和职务,她就不可能同时做姘头∶一般来说,这意味着对她要求过高。于是,有朝一日,雅典伯里克利(Perikles)时期发生的情况可能会重演∶当时,男人在其妻子身上不过拥有一个姘头而已,此外便求诸于阿斯帕西娅们,因为他们需要一种令头脑和心灵轻松的交际的魅力,而这样一种交际唯凭女人的妩媚和心智的柔顺才能缔造。就像婚姻一样,一切人类制度在实践中都只允许适度的理想化,否则就必然会遭到粗俗的纠正。
太近。——倘若我们和一个人太近地一起生活,那么,结果就会像我们老是用裸手去触摸一张精致的铜版画一样∶总有一天,我们手中除了一张糟糕的脏纸,不再剩下什么了。一个人的灵魂也会因为不断的触摸终于被磨损的;至少在我们眼中它会终于显得如此,——我们不再看到它的原初的图画和美丽了。——人们始终因为与女人以及朋友的太密切的交往而有所失;有时候,人们还因此失去了他们生命的珍宝。
自愿的牺牲。——优秀女子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她们的丈夫感到轻松,如果他们出名而且伟大的话,生活往往如此,他们因此仿佛成了接纳其余男人的普遍不满和一时怒气的容器。同时代人太喜欢在他们的伟大男子身上探寻失误和蠢事,乃至明显不公正之举,只要找得到一个人,他们可以把他当做真正的牺牲来虐待和屠宰,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女人身上不乏作此牺牲的抱负,这当然使男人十分满意,——倘若他足够自私,因而乐意在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个把暴风骤雨引开的志愿者。
(《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卷第七章摘录)
《尼采读本》
周国平译尼采
作家出版社,2012-3-1
公号如需转载,请到后台回复“转载”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